《接受不完美的勇氣-阿德勒100句人生革命》

download (5).jpg

 

你,喜歡心理學嗎......

你,想當心理師嗎......

你,想要更認識自己嗎......

在認識阿德勒的理論以前,接觸到的大部分都是佛洛依德的心理學概念,

這兩個理論間的差異真的蠻大的;

但我覺得也無須推翻以前所學過的理論,反倒覺得又學了新知識,

點開了思想的新領域,未來面對人生的各種議題時,

又多了另一條「阿德勒式」的大腦思考迴路。

 

一切取決於自己-

關於「自我決定性」的阿德勒名言

It is less important what one has than

what one does with what one has.

《接受不完美的勇氣-阿德勒100句人生革命》讀後心得@Ivory%5Cs reading fiesta.jfif

01.

人生沒那麼困難,是你讓人生變得複雜了。其實,人生非常單純。

如果今天你得在不彎腳的情況下,通過一道1點五公尺的門,你會怎麼做?

如果你在通過門的同時,還得想辦法不讓自己撞到門,你又會怎麼做?

.......

"簡單啊,彎個身走過去不就好了!"

但多數撞到門,遭受皮肉之痛的人會怪罪「門太低」,而不是反省自己沒有彎身。

其實,我們眼前的當下人生,不是取決於「命運」和「過去」的創傷,

而是自己的思考方式。

 

02.

人是描繪自我人生的畫家,只有你能創造自己,

也只有你能決定今後的人生。

我們一路走過來的人生受到許多事物的影響,

決定性因素是我們自己做過幾百次、幾千次的決心,

而且不是受到任何人的強迫,是我們依自己的意思下的決心。

 

舉例來說:選擇進這間公司的是自己,決定繼續留下來不離開的也是自己。

如果不喜歡的話,我們隨時有拒絕的權利。

 

只有自己能打造一路走來的人生,也只有自己能創造今後的人生

這麼一想,就會覺得人生多麼美好。

 

03.

只有自己能決定如何對抗病魔,是要怨天尤人的活著;

抑或懷著感恩的心,充實地度過餘生。

即使無法改變生病或受傷的事實,

我們還是能選擇以什麼樣的心情面對、看待這件事。

阿德勒教給我們的正確人生態度是:接受現實,然後從中找到正確的意義。

看著倒入半杯水的杯子,

你會說:「怎麼只有半杯水!」還是「太好了!有半杯水」呢?

 

04.

遺傳和成長環境只是單純的「材料」,

只有你能決定如何使用材料,打造真正舒適的家。

阿德勒並非百分百反對遺傳和原生家庭造成的影響;

但這些影響有限,不是百分百。

你不會因為母親的斥責就變得消極退縮;

要是真的變得消極退縮了,也是自己的選擇。

 

因為除了消極之外,我們還有其他方法可以選擇。

具體來說,我們可以在爭論過後,也許變得更獨立、變得更能冷靜分析事情,

也或許以母親為負面教材,讓自己變得溫柔,懂得體貼別人。

因為,你現在的人生,就是你使用材料,靠自己打造出來的「家」。

(套具商周執行長王文靜說過的話:「即使一手爛牌,也能打出一局好牌」)

 

05.

「都是父母的錯」、「只怨生不逢時」、「反正一切都是命」......

這些都是推卸責任常用的藉口。

人一旦找到藉口,退卸責任,就會覺得很輕鬆;但這個「輕鬆」只會是一瞬間。

人無法改變過去,也無法改變別;

只有改變自己自己的想法和行為,才能改變未來。

每個人都也改變自己的力量,也就是改變未來的力量,

但唯有我們願意起身行動、改變,才有可能扭轉情勢。

 

06.

人不應該被過去束縛,只有你能描繪自己的未來。

過往的原因就算能作為「解釋」,也無法作為「解決之道」。

可以朝向自己決定的「目的」而行動,可以隨時依自己的意思改變自己。

這就是阿德勒主張之「目的論」與「自我決定性」核心價值。

 

07.

人們有時為了逃避失敗,會捏造自己生病一事。

「要是沒有生病就好了......」

以此為藉口,躲進安全地帶,圖一時輕鬆。

所謂的疾病利益,就是「人們利用一切東西,逃避人生的失敗」。

 

人有時會在不自覺的狀況下,捏造自己生病一事,

想著要是生病,就不必上班、上學,也不用在人前暴露自己的醜態。

一想到此,就會無意識地製造出「頭痛」、「肚子痛」、「嘔吐」等症狀。

 

08.

心態健全的人,不會試圖改變對方,而是改變自己。

只有心態不健全的人,才會試圖操控對方,改變對方。

與其投注在時間和心力追究「到底是誰錯了」,

不如將精力花在解決未來更有效益:只要著眼於「現在自己能做的事」就行了。

 

心態健全的人就算覺得百分之百錯在對方,

也只會在「自己現在能做的事」投注心力;

反觀心態不健全的人,只會排怨過去、說別人壞話、不斷強調自己是受害者,

藉以博取同情。

 

(但在職場待了1年22天以後,Ivory查覺到自己

原先設立的那些"好規矩"也逐漸被"壞習慣"給取代掉了!

開始會抱怨別人、開始以情緒化的方式做事、開始對上司有意見......

其實以前那些"好規矩"我也不是不明白,

但就是被職場文化也"漸漸"喧染了。

 

所以我現在的做法是:「設下心靈界線」

當別人開始出現這些"壞習慣"時,我就會抽離,觀察自己的情緒,

有意識地告訴自己:"對方又開始在抱怨了,

她需要討拍,也可能只是習慣,但不論如何;

等對方情緒發洩完就好了,我不需要隨著她聞雞起舞"

而哪些是我歸類的好規矩呢?

比方說:對事不對人、結果導向、不抱怨、不爭功諉過、不推卸責任等等。

不過這當然不一定適用於每個人的職場文化,

我倒是很建議大家針對自己的人格特質(內斂、細心....)及公司的辦公室文化,

列出覺得最適合自己的工作法則。)

 

09.

其實不是「不想做」,只是自己決定「不要做」;

其實不是「無法改變」,而是自己決定「不改變」。

人可以藉由改變「認知」與「定義」,改變自己的反應,

也就是改變思考、行動,以及情感。

 

所以,我們不是「因為被斥責而生氣,然後不做了」,

而是遭受斥責時,依照自己的意思,

從眾多「認知」與「定義」中,選擇生氣這個選項,

再任性地以"不想做了"為藉口,進而決定不做。

 

所以,不要責怪上司,因為一切都是自己選擇的結果。

 

10.遺傳和心理創商都不能支配你,

無論過去如何,只有「現在的你」能創造未來。

 

It is less important what one has than

what one does with what one has.

重要的不是天生擁有什麼,

而是要如何活用擁有的東西。


 

《接受不完美的勇氣-阿德勒100句人生革命》讀後心得@Ivory%5Cs reading fiesta4.jpg

 

接受真正的自己-

關於「自卑感」的阿德勒名言。

To be human means to feel inferior

 

11.

不是因為你不好,而有自卑感;

無論看起來多麼優秀的人,多少都會有自卑感。

因為只要還有目標,當然就會有自卑感。

自卑感之所以會產生,因為目標永遠沒有達成的一天。

另外,因為小時候面對大人後懷有的自卑感,烙印在心裡,

導致長大後,心裡還殘存著自卑感。

 

12.

懷有自卑感,不代表自己心態不建全,端看自己如何看待自卑感。

所謂

「自卑性」是指長得不好看、個子矮、胃腸不好等,與弱勢有關的具體事實;

「自卑感」則是指主觀認為自己低劣。

「自卑情結」是以自卑感為藉口,藉以逃避人生的各種課題,

意即以自卑感作為發條,反而更自我激勵的人,

是懷有自卑感卻沒有自卑情節的人。

 

換句話說,就算有具體的自卑性,只要感到低劣,就會產生自卑感。

但只要不覺得低劣,就不會產生自卑感。

 

13.

有許多以自卑感為藉口,逃避人生的膽小鬼;

也有不少以自卑感作為發條而成就豐功偉業的人。

阿德勒所謂的「補償作用」是以惡劣環境作為發條,比他人更努力,

還是有可能成就。

因為人只要正面看待自卑感,便能成就豐功偉業。

之所以做不到,

真正的原因是因為我們以環境作為逃避努力的藉口,絕不是由於環境的影響

 

14.

人一旦做對的事情沒受到關注(受人稱讚等這種正面關注),

就會試圖去做不對的事情,以求「負面關注」(遭受斥責等)。

但我們不該為迫使人生陷入悲慘境遇的事而努力。

我們應該努力贏得「正面關注」,哪怕是再瑣碎的事也沒關係。

 

15.

「逞強」是自卑感的另一種表現:

不要努力“看起來”很強,而是努力“變得”很強。

懷有優越自卑情節的人,不會為了讓自己變得很強而努力,

而是努力讓自己看起來很強。

當有人說:「才沒這回事呢!我可是比別人優秀」,

這也是屬於一種變形的自卑情結,稱為「優越的自卑情節」

 

16.

熱心的人,不見得是體貼的人,

只是想讓對方依賴自己,真切感受到自己是個重要的存在。

 

17.

人要是不受注目,哪怕使惡,也要引起他人的注意;

一旦失敗,接下來就是刻意暴露自己的無能。

這個主張是由魯道夫.德瑞克斯所提出的「不良行為的四個目標」

(目標1:引起注意→目標2:誇示權利→目標3:報復→目標4:逃避)。

此外,這四個目標不限於孩子,長大後也會在親子、夫妻、上司和部屬間一再重複。

 

18.

「大家都討厭我。」「這次不成功,下次肯定也不會成功。」

只要試著冷靜舉證,便能破除這種迷思。

當人們有過度的自卑感,將會以自虐方式阻礙自己成長的錯誤思維,

稱之為「基本錯誤」

想要克服「基本錯誤」的方法,就是用具體數字去確認,並進行冷靜舉證即可。

 

19.

責備一無是處的自己,永遠無法得到幸福;

唯有勇氣認同現在的自己,才能成為真正的強者。

除了戒掉「基本錯誤」外,同時還要能接受一無是處的自己;

也就是說,不求做個完美的人,而是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不是Only if I 克服缺點,then I'm OK;

而是要有Even if I 有缺點, I still OK的勇氣」

 

To be human means to feel inferior

人是一種懷有自卑感的存在


 

《接受不完美的勇氣-阿德勒100句人生革命》讀後心得@Ivory%5Cs reading fiesta1.jfif

 

隱藏在情感中的目的-

關於「情感」的阿德勒名言。

Ask not whence but whether.

 

20.

不是因為悲傷而流淚,而是為了責備對方,博取同情與關注而哭泣

然而,這一連串複雜的情感衝動,往往是在不自覺地情況下進行。

 

21.

不是因為一時氣昏頭而破口大罵;

而是為了「支配」對方,創造與利用名為「憤怒」的情感。

依照阿德勒的「目的論」來思考,使用情感的目的有兩種,

一種是為了操控、支配對方,第二種則是為了達到刺激自己的目的。

因為人不可能只靠理性判斷而行動,

所有的情感(悲傷、喜悅、憤怒等),都是促使你“前進”或“踩煞車”的催化劑。

 

22.

情感像是讓車子啟動的汽油,不是受情感“支配”,而是“利用”情感。

 

23.

不是由於不安,所以無法外出;

而是因為不想外出,捏造了不安的情緒。

意即為了實現“不想上班”的目的,而“捏造”了不安的情緒。

 

24.

孩子只能用「情感」支配大人,

但若長大成人後,也想用情感驅使他人,

就是幼稚行為。

若你周遭有較感情用事的讓,不妨觀察一下,

他們是否也常常與憤怒的情緒或眼淚攻勢,迫使對方屈從自己的意思。

 

25.

抱持嫉妒之心支配另一半,對方有一天遲早會離你而去。

理性的溝通才是成熟大人的作法。

利用感情表現達到目的,只限於嬰兒時期;

只有彼此理性溝通,才能達到雙贏的結果,

因為當你借用對方力量的同時,你也會成為對方的力量,

藉由通力合作,彼此才都能達成目標。

就算不支配他人,自己也能獨立做許多事,盡自己應盡的責任,

這是成人世界的基本規則。

 

26.

對親密愛人撒嬌,對送貨員卻表示極度不耐煩;

人會依對象和情況,表現出不同的行動。

因為所有行為都有目的。

每個人的行動都有「對象」及希望對方怎麼看待自己的「目的」。

一邊揣測,一邊觀察,就能摸清楚對方的心意。

 

27.

意識與無意識、理想與情感的糾葛都是謊言。

所謂「我都知道,但就是做不到」的說詞,其實只是「不想做」罷了。

阿德勒認為:

意識與無意識間看似矛盾,卻是朝著同一個方向,相輔相成的運作著。

同樣,理性與情感也是一體,並不矛盾。這就是阿德勒所主張的「整體論」。

 

28.

「我無意識地做了這件事......」「理性敗給了慾望......」

這些其實都只是欺騙自己與對方的「藉口」。

事實上,我們是依自己的意思判斷,

認為吃片洋芋片(對一個決心減重的人而言)才是“對的”、“有利的”選擇。

 

29.

別想操控憤怒之類的情感,因為情感是「排泄物」,

操控排泄物也無法改變什麼。

唯有改變生活型態(重點來嘍!!!),情感才能自然而然改變

所謂「生活型態」是指對於事物的理解方式,也就是以認知為核心的基本信念。

我們之所以不會因為對方的言行舉止及世間發生的事(刺激),做出直接的反應,

是因為我們對於事物有一套自己的理解方式(認識)。

 

Ask not whence but whether.

最重要的問題:「不是從何處來?」而是:「要往何處去?」


 

《接受不完美的勇氣-阿德勒100句人生革命》讀後心得@Ivory%5Cs reading fiesta5.jpg

 

性格能在當下的瞬間被改變-

關於「生活型態」的阿德勒名言。

The child arrives at his law of movement which aids him

after a certain amount of training to obtain a  lifestyle,

in accordance with which we use the individual thinking,

feeling and acting throughout his whole life.

 

30.

所謂生活型態(性格),就是人生設計圖,稱為人生的腳本,

只要改變生活型態,人生就會驟然改變。

今天學到了一個佛家的名詞:攀緣。

用白話來說就是,我們聽我們想聽的、我們看我們喜歡的、我們吃我們喜歡的。

(就像Ivory最近喜歡聽“against the current”的音樂、

喜歡看有狗狗的圖片,喜歡吃金莎巧克力跟喝可樂。)

我想生活型態的觀點與此有異曲同工之妙,

我們的性格不也是由無數的“習慣”堆積出來的嗎?

比方說:

我習慣在某個時候用怎樣的態度表達我所希望傳達的事情及想要達成的目的。)

 

31.

「我是O」「世人是O」「我必須是O」性格的深層之處,

存在這三個價值觀。

改變自己的第一步驟,就是了解自己的生活型態。

 

32.

一個人的生活型態在十歲左右,就會靠自己決定而定型,

然後就這樣使用一輩子。

我們透過不斷嘗試後學習到「原來這麼做,對方會這麼反應」、「

原來這個時候不該開心大笑,而且要示弱才對」,

逐漸累積應付各種狀況的方法與經驗而界定個人想法。

這就是我們以生活型態為核心,形塑自我觀念、世界觀與自我理想的方式。

 

33.

戴上粉紅色眼睛的人,會誤以為世界是粉紅色,

絲毫沒有察覺自己戴上眼鏡

(舉手:"我知道,我知道",這就是我們俗稱的「認知偏見」)

 

34.

即使一直以來的生活型態帶來種種不便,人們還是不想改變,

就算扭曲事實,也想深信自己才是對的。

我們無法逃離認知偏見!

(就從我以前學到的書籍中整理出的資料,

「誤差」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客觀」,另一種是「主觀」。

 

所謂的客觀誤差

是指我們可能因為使用的測評工具、計算方法或原始樣本的資料錯誤,

所導致測評結果有誤。

針對這類型的誤差,

我們可以透過工具或資料的修正完完全全地將錯誤移除,進而求得最正確的資料。

主觀的誤差就不一樣了!它常環繞在"認知"這個主題上,

 

比方說:

有人可能對方說話時共通點較多,也就是俗稱的"較投緣",

因而給予較高的測評分數;

即使本人在測評過程中認知到這個現象,

也只能盡可能地降低受主觀印象所帶來的影響,

無法完完全全地避免之。)

依據認知偏見,我們常常只接受到自己有利的情報,其他的都以"例外"來處理。

(這同時還包含了「選擇性接收」這個概念,人跟人之間吵架的時候,

常常覺得對方"都聽自己想聽的"就是這個理論。

再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最近你想喝飲料,一定常常關注路上開了那些飲料店;

但如果突然問你:「請問最近的房仲地點?」大部分人應該都會語塞地想一下吧?

畢竟比起一生可能只買一次的房子,我們更常關注到是天天都要喝的飲料)。

甚至我們還會扭曲事實,解釋成對自己有利的情況。

因為這麼做我們會感到輕鬆許多,否則,我們會深感不安。

(因為人是習慣性的動物,只要A=B,生活就會依照這規則進行,

如果突然哪天來了A=C,大腦不禁會懷疑:難道之前都是錯的嗎?

我奉行了20年的理論,竟然就在一夕被推翻了,

那我往後該怎辦? 我的生活再也沒有準則重心了。)

 

35.

人隨時隨地都可以改變生活型態,

因為阿德勒相信:「既然是自己做的決定,就能靠自己改變。」

舉個例子說明:從小被罵到大的人,不一定會變成個性陰沉的人。

究竟是接受父母的原型,還是決心改變,全都取決於「自己的意思」。

(這段話如果要Ivory我用白話文來解釋,我會用「覺知」兩字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首先,當我們意識到自己當下的身心靈狀態,才有可能盡可能控制我們的心智,

而非任由我們的心智控制我們。)

 

36.

你想變得幸福嗎? 那你得改變生活型態以合乎共識。

所謂「共識」,是指無論是對個人、組織還是家庭來說,都能被接受的意思

不過要注意的是,阿德勒同時也強調「共識」不一定等於「常識」。

 

37.

你覺得「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嗎?

其實我們無須改變性格,要改變的,應該是我們「使用情感的方式」

(看到這則的時候,Ivory我整個人便放了心!

畢竟Ivory我在朋友圈中,還真可謂不折不扣的"火爆浪子";

但其實我自己也不想這樣,我也希望有一天我可以「有話好好說」。

 

在《快思慢想》這本書中有提到,

我們經常使用的情感回應方式,會強化大腦中的迴路,

使我們每次在面對類似的事情,都會採取同樣的應對模式。

 

比方說:你是一個情緒化的人,在面對任何事情的時候,

一定都先會先表達你的不滿,等到情緒發洩完之後,

你才會願意停下來好好思考對策。

 

所以,要想改變自己:「情緒衝前頭」的方法,就是強化自己"理性大腦的迴路"

對此,阿德勒提供了一個不錯的方法:「改變自己使用情感的方式」

用更白話的方式來解釋:就是「我們想透過情緒達到什麼目的?」

 

幼童因為大腦發育未成熟,面對外界事物的反應,

常常都是透過大吵大鬧來達到想要的目:想吃的糖果、想睡覺、想出去玩等。

但是,我們不再是幼童了,

我們「該學習如何用更成熟的方式,運用自己的情感達到想要目的」)

 

38.

只要有心想努力改變自己,就有可能改變生型態。

別忘了! 我們現在的生活型態,是我們自己打造出來的。

所謂「知彼知己,百戰百勝」,想要改變生活型態,

我們可以從存在於性格本質中的 「自我概念」、「世界觀」與「自我理想」

了解自己"現在"的生活型態。

 

The child arrives at his law of movement which aids him

after a certain amount of training to obtain a lifestyle,

in accordance with which we use the individual thinking,

feeling and acting throughout his whole life.

關於人們對於自身及關於人生各種問題的意見無法理解也無法清楚說明,

卻還是抱持自己堅守的行動法則而活著。


 

《接受不完美的勇氣-阿德勒100句人生革命》讀後心得@Ivory%5Cs reading fiesta2.jfif

 

所有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

關於「人際關係」的阿德勒名言。

Individual Psychology has found that

all human problems can be grouped

under these three headings

occupational, social and sexual.

39.

所有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

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個在意周遭目光的人嗎?

如果你會思考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那無疑地! 你一定也很在意周遭的目光。

 

40.

我們的言行、情感,都有向對方 "強調什麼" 的目的。

所謂「使用的心理學」,乍聽之下是在吐露自己煩惱的言詞

(例:最近好忙,好想偷閒休息一下......),

其實都有向對方強調自身優越性的目的。

 

41.

所以,如果你想過著沒有煩惱的生活......

除非宇宙只剩下自己。

 

42.

人生有三大課題,而且越拖延,便越難解決。

第一、「工作的任務」,第二、「交友的任務」及第三「愛的任務」。

 

43.

「OOO」沒有為我做什麼,就是你只想到自己的最佳證據。

沒有人會為了你做任何事。即使對方採取違背自己的期待而行動,

心態健全的人也會認同對方是夥伴,繼續往來。

因為他們知道這個世上沒有人會為了滿足我們的期待而活。

 

(我之前在書上看過關於人際關係的交往,有一項重要的原則:「預期心理」

我們不要也不應該預期別人會怎麼做,Ivory自己親身經歷試驗過後的心得是:

當我漸漸不去期待別人會為我們做什麼,

相對地,我也能夠被「他人期待我做什麼」的束縛枷鎖中給掙脫出來。)

(用這個例子去回想身邊的一個朋友,因為她一直在 "預期我會做什麼" ,

所以當他人沒有符合她的期待時,就會開始大吵大鬧,火爆脾氣整個就上來了,

摔東西、哭鬧、尖酸刻薄的言語沒一樣少的。

Ivory提醒我自己,希望要謹記這位朋友的例子,也要將阿德勒的理論多多實踐,

才能逐漸走出「期待他人」的人際陷阱中。)

 

44.

你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是不是因為你恐懼假日的到來?

其實很多人為了逃避社交與愛情任務上的挫敗,努力將自己隔離,

因而選擇投入工作求得慰藉。

(這點之前Ivory我也有過經驗,我常常利用「工作太忙」婉拒朋友的邀約;

但透過阿德勒的問題仔細剖析我的問題,

其實「工作太忙」確實只是表面上的幌子,

我真正想要逃避的,是「人際關係」的課題。

 

因為我的原生家庭帶給我的觀念是「多忍耐、不爭」,

一開始對於其解釋,我就把它當成是單純的 "忍" ,

所以遇到我不喜歡的、我不太會做的,只要在我還能 "忍耐" 的範圍內我都忍,

但是情緒並不會隨時間而消逝,如果處理不好的話,反而是會連本帶利地累積,

所以才會有"最後一根稻草"的俗諺,我也因為這樣而有了"小火山"的封號。

但後來經過了越來越多次"火山爆發"的經驗累積,我也漸漸明白,

所謂的「多忍耐、不爭」,

是要在清楚明確表達自己立場的前提下,所採取的行動。

而"表達自身立場"對習慣順從的我來說,無疑地是在挑戰我潛意識既有的價值觀。

但是為了後果嚴重的"火山爆發",我必須慢慢練習,

從生活中的每一個小地方練習起。)

 

45.

克服人生最困難的「愛的任務」,相信就能過著無憂無慮的人生。

「富士山遠看是一座美麗的山,待走近一瞧......

卻發現佈滿著凹凸岩,垃圾棄置的髒亂景象。」

 

46.

「批判、約束和管教另一半」的方式,親密關係絕對不會幸福。

想克服愛情與婚姻的課題,首先彼此要處於對等的立場,懂得珍惜與給予。

 

Individual Psychology has found that all human problems can be grouped

under these three headings occupational, social and sexual.

阿德勒心理學發現,所有人生問題都與工作、交友、愛,這三大課題有關。


 

《接受不完美的勇氣-阿德勒100句人生革命》讀後心得@Ivory%5Cs reading fiesta3.jpg

 

家族就是世界-

關於「家族構成」的阿德勒名言。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family constellation

reveals the individual’s field of early experience,

the circumstances under which he developed

his personal perspective and biases,

his concept and convictions about himself and others,

his fundamental attitudes, and his own approach to life,

which are the basis of his character, his personality.

 

47.

對孩子來說,家族就是「世界」,要是不被父母所愛,便無法活下去;

為了爭取父母關愛所使出的手段,將會深深影響性格的養成。

 

48.

兄弟間在各個領域之所以各有所長,

是因為各自擅長的領域都能夠得到認同。

 

49.

你在家中排行老大嗎?

阿德勒說:排行老大的人較容易出人頭地,成為社會上支配的一方。

 

50.

你在家中排行老二嗎?

阿德勒說:排行中間的孩子,通常具備較強烈的競爭心態。

 

-未完待續-

 

如果你喜歡我分享的文章,

那麼,我想邀請你,

不妨再多花個幾分鐘的時間,

看看其他文章,或到我的部落格逛逛

或許......

你會在這過程中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post (1).jpg       

 (點選圖片前往網站超連結)

 (點選圖片前往文章超連結)

 

《若你委曲自己,任誰都能刻薄你》讀後心得分享X名言佳句摘錄 @Ivory%5Cs world.jpg

getImage.jpg

 《哪有工作不委屈,不工作你會委屈》書籍介紹X名言佳句摘錄 @Ivory reading%26;sharing world.jpg 

 

 

 

 

 

大前研一的OFF學 @ Ivory%5Cs pixnet.jpg《打造將才基因》書籍介紹X名言佳句摘錄 @Ivory reading%26;sharing world.jpg 《會讓你抓狂的才是好工作–51則比別人更接近成功的思考邏輯》@Ivory%5Cs reading world.jpg記得你是誰 @ Ivory%5Cs pixnet.jpg

 

 

 

 

 

你的老闆在你背後有點火.jpg《遇見生命最真實的力量》讀後心得分享%26;名言佳句摘錄@Ivory%5Cs  reading fiesta.jpg《股神巴菲特給年輕人的忠告》@Ivory%5Cs Reading%26;Sharing fiesta.jpg

 

arrow
arrow

    Ivo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