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肯錫教我在哪裡工作就在哪裡成長》ch2導讀
在第一章作者分享了追求個人志向的實例
(身為人資的Ivory,覺得對於職涯探索很有幫助)
接著,在第二章我們進入職場上,提到關於面對壓力的心態,
(Ivory之前也有分享壓力管理權威陳永宜教授的演講,也推薦給大家
@Ivory's watching&learning platform)
如果覺得近來工作上的壓力讓人喘不過氣,
一定要看第二章的分享ㄛ~
第二章 管理壓力,轉換為一種興奮劑
壓力沒有好壞,有些人在壓力的鞭策下,能突飛猛進,
當然不否認地,有些人也因此一蹶不振。
流行名詞「玻璃心」、「草莓族」,也是在這個潮流底下因應而生的。
每個行業都有壓力,而出色的人,往往還會給自己壓力,
即使身心疲憊,但熱愛工作人大有所在,
他們在壓力下奮力向前,休息過後繼續努力,學習與壓力共存。
在決定全力以赴或因為無法忍受要放棄前,可以先評估自己的容忍度,
在決定是要繼續忍受或轉換環境?
有個故事的案例針對壓力管理是這麼做的:
「設定目標,然後將目標拆解成小步驟,還要替自己打造導師群,
並把身心復原這個選項也排入行程。」
書中有分享5個實際的故事案例給大家作為評估的依據:
1.如果這就是你最大的壓力來源,怎麼辦?
2.壓力突然加劇,怎麼辦?
3.忍不住給自己太多壓力,怎麼辦?
4.要如何才能扛住工作壓力呢?
Here we go~
01. 不犯錯就沒壓力? (評估1.如果這就是你最大的壓力來源,怎麼辦?)
職場上很多人的心態會抱持著「多做多錯,那倒不如不做」。
這種人的心態除了害怕出錯被罵外,
其實在潛意識裡對自己可能是個完美主義者,
所以事事都要有百分百的把握才會出手。
我曾經聽過在某場演講上聽過一位女企業家分享的心法:
「很多事情掌握到70%就可以出手了;
如果要100%準備好後才動身,時機可能早就溜走了。」
凡事都要有把握才去做的人,更有可能會一事無成。
「拒絕犯錯」比「不怕犯錯」還可怕,"失敗為成功之母"這句話可是其來有自。
我們從每次的挫折中跌倒、成長,爬起來的過程是這世上最寶貴的經驗,
他人有錢也買不到(所謂"經歷",便是從此處養成)。
犯錯時免不了被他人指指點點,我們不妨試著改變心態,將討論視為合作方式。
有的時候敵人會是我們最好的老師,為什麼呢?
對方毫不留情地批評,可以讓我們知道原來哪裡還有漏洞,趕緊補足。
不過還是要再次強調,被批評的感覺確實不好受,
所以我們心裡界線也要設定好:「工作的錯誤≠人格上的瑕疵」。
擁有強健的心理素質,才能讓我們跌倒後還有爬起來的動力。
02. 突然要改掉熟悉的工作模式 (評估2.壓力突然加劇,怎麼辦?)
根據達爾文的理論:能夠生存的物種,不是最強的,而是最能"適應環境的"。
我觀察企業上的經理人或某個行業中的佼佼者
(比方:年薪千萬的超業)都有一個特質:「適應力」,
面對挑戰時,或許一開始會震驚,恐懼不知如何是好,
但接著他們便會冷靜分析環境,提出相對因應的策略。
所以,在我們還能承受壓力的範圍內,
試著適應新玩法證明自己,嘗試錯誤遠勝過從未嘗試。
03. 壓力的興奮感確實會要命 (評估3.忍不住給自己太多壓力,怎麼辦?)
上進心是很可貴的資產,但追求成就的動力不可變成貪婪,
有時得相輔相成承認自己確實能力有限,無法一次完成所有目標的勇氣,
才能不被壓力即可,職涯的路也才能繼續走下去。
04. 與所愛的人,一起預設工作壓力界線 (評估4.要如何才能扛住工作壓力呢?)
面對工作上的新任務時,你是興奮還是忍耐呢?
我們可以預先評估壓力,決定可以接受的工作壓力到什麼程度,
其實就是設下界線:不讓工作過度侵入私生活。
這可以幫助家人建立期望,也幫助自己重新找回體力和情緒能量。
〈-未完待續-〉
書中在第二章的06小節有提供面對壓力管理的方法,
如果上述的簡介大家覺得對自己助益良多,
甚至意猶未盡的話,
記得一定要買書來看ㄛ~
如果你喜歡我分享的文章,
那麼,我想邀請你,
不妨再多花個幾分鐘的時間,
看看其他文章,或到我的部落格
逛逛
或許......
你會在這過程中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點選圖片可前往網站↑及文章↓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