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書看到一半便停了好長一段時間,主要是這本書真的太有深度了,
要一次讀懂非三兩三真的難上梁山,太佩服心理學的老師啦!
書中的某些觀念並沒有論述太多,
常常想接著下去閱讀作者的分析時,就結束到下一章了;
即便如此,書籍內容也是剛好符合像Ivory 一樣的初學者ㄛ
08/23 閱讀筆記
1.阿德勒說:會相信「宿命論」的人其實都是在逃避,
因為只要把一切推說是命中注定,自己也無能為例,就可以不用改變。
(思考筆記:
其實在職場上常會聽到有人洩氣地說:「反正我就是能力不好」,
這也是一種逃避的行為,
因為怪罪於能力不好,更有藉口不去改變,也有理由不去提升能力,
好讓自己脫離困境。)
2.阿德勒說:羨慕是一種很基本的心理態度之一,忌妒才可怕。
(思考筆記:
因為羨慕讓人產生想要提升的動力,所以其實羨慕並不可恥;
在華人的世界,好像表達出羨慕就輸了!
但其實這才是最富足的表現,因為知道自己有什麼,想要什麼,
也知道要用什麼方式提升讓自己獲得夢寐以求的物品;
但如果是嫉妒就有攻擊性了,阿德勒說:會嫉妒的人,是因為童年遭受剝奪,
個人經驗告訴我,朋友平時相處都沒問題,但一遇上感情,搶同一個男生時,
翻臉跟翻書一樣快,
一直篤信“樹大招風”的我,被忌妒的女孩“囪康”到
有時候我都懷疑到底是她在忌妒,
還是其實是我潛意識也有忌妒的心,所以才會覺得對方在忌妒我?)
3.阿德勒說:女性會去追求男性的領導地位也是羨慕的一種表現。
(思考筆記:
Ivory 發現自己羨慕的東西挺多的,對於領導地位從小就有一種說不出的嚮往,
所以可能也是因為這樣,拚命讓自己不斷提升。也是好的副作用啦,哈哈)
4.阿德勒說:青春期是人生原型遭到破壞的時期。
(思考筆記:
青春期在“轉大人”的過程中真的很重要,如果沒轉成功,
就趕緊用其它方式補一下,心理學的書多看兩本,但要注意不要走進宿命論了。
Ivory 有個朋友,每每提到青少年時期,總喜歡掛在嘴邊的是:
「青少年時父母沒有好好陪伴,使人格有缺陷,所以現在怎樣怎樣..」;
其實不單是阿德勒,陳永儀教授也提過類似的觀念:
「我們可不可以選擇不讓過去一直影響著我們?」
希望我的這位好友,有天也能讀到阿德勒的書)
如果你喜歡我分享的文章,
那麼,我想邀請你,
不妨再多花個幾分鐘的時間,
看看其他文章,或到我的部落格
逛逛
或許......
你會在這過程中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點選圖片可前往網站↑及文章↓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