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行,就逃跑吧!≫
-從心開始的強大-
相較於其他的勵志書籍一直鼓勵著我們:
"保持正面思考",隨時告訴自己: 你可以的;
這本書分享的心法就在提醒我們:其實不做外表堅強的人也沒關係,
我們更應該從心開始培養自己是個心靈強大的人。
書中的開始大部分的核心觀念都圍繞在:
把生活的主動權拿回自己的手上,比方:「 能夠保護自己的只有自己」、
「 不在他人身上所求心的歸屬」及「 自己的失敗,全出於自己的決定」。
另外一部份則是提醒我們:不夠好也沒關係,像:「 不要窮追不捨」、
「 不要讓辛苦耗損自己」及「 不用他人的評價評斷自己」。
鄧惠文醫師曾提出關於「成熟」的定義:所謂成熟,
就是看到自己的極限,知道自己能及所不能。
(承認自己在這個地球上確實有做不到的事情,
不僅是展現對自己的瞭解,還需要有很多很多的勇氣,
但只要能將思維轉變,就會覺得終於能雙腳著地,心靈也會更踏實許多。)
多數勵志書籍看完後會立即有振奮感,想要大張旗鼓地重新振作起來,
但有別於此,
這本書在看的當下其實沒有太大的感覺,但是仔細回味書中的支字片句,
卻又會覺得韻味無窮。
能立即帶來振奮感的勵志書籍或像此書一樣細水長流的療癒簡竹,
都取決於當下的我們,適合用哪樣的方式替自己復原。
只要能讓我們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天過的快樂又自在,那麼,何樂而不為呢?
正式導讀前的開胃菜,先介紹從書中摘錄的幾段內容給大家:
讓自己為人生負責的心態是:
拋棄「總會有人來幫忙的天真想法」因為最終能夠信任的只有自己。
讓自己為人生更健康的心態是:
還要懂得“靈活地逃避恐懼”,畏懼在人生中有其必要性,會讓我們更加謹慎小心所做的每件事;
但畏懼應該是從尊敬而來,如果我們因為一個人嚇得渾身發抖,那就應該趕快躲開。
不必要求自己十項全能 (我們不好的地方,由對方補足;而對方不擅長的,我們剛好能接手),所以不要總想著要自己解決。
不要搞錯了努力的方向,自己不擅長的事情,基本上不做也沒關係,只要保持著「 只要持續努力,什麼時候時現都無妨」 的心態即可。
我們常常會因為短暫休息片刻而自覺停滯不前而深有罪惡感,
但書中作者有分享到分辨"偷懶"與"休息"的方法,
就是察覺到偷懶會讓自己生鏽, 但休息卻能讓自己恢復,
只要再搭配自律及正確的生活作息,就不必擔心我們會因為休息而生鏽。
讓自己為人生更健康的方法有:
遠離削弱你自信的人。
遠離(或努力在心靈上保持距離)人生中,那些「 不應與之為伍的人」。
不在他人背後閒言閒語。
準備好了嗎? 我們要一起來為心靈補給一下嘍~
如果你喜歡我分享的文章,
那麼,我想邀請你,
不妨再多花個幾分鐘的時間,
看看其他文章,或到我的部落格
逛逛
或許......
你會在這過程中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點選圖片可前往網站↑及文章↓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