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天要來討論一本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的書:

《今天就把明天的事搞定》

《今天就把明天的事搞定》工具書分享@Ivory%5Cs chalet.jfif

作者在前言的地方就先幫大家把本書將會介紹的8個概念具體列出:

1. 今天就把明天的事搞定

2. 達陣的聰明選擇

3.三要領把時間最大化

4.三階段讓好習慣取代換習慣

5.把正確評估當成儀表板

6.五步驟學習與自己對話

7.三步驟學會與他人對話

8.消除三病毒,讓你成就超凡

 

我們先從章節1-3開始吧~

      不過,雖然8道概念看上去不多不小,但是作者也特別提到,

因為大腦"通道容量"的關係,

我們在思考要挑選哪個要利用哪個概念處理職場或生活的問題時,

一次挑選一個最有共鳴的開始就好

切記! 成功的關鍵就是一次做出一項改變。

 

      當然,如果你對所提及的每項概念都很有共鳴,

那可以列出順序,一一實踐,

但不論如何,一次只做一件才是能改變成功的關鍵。

因為長遠來看,「忙碌」不會在市場上獲得回報,「高效」才會。

 

Ch1 今天就把明天的事搞定:列清單

       不同於以往,只是單純如水帳形式列出長長的一串清單,

我們要練習依事情的重要程度及輕重緩急來列清單

(清單要列得巧,而不是列得越長越好)。

此外,建議用手寫取代電子產品的方式來列清單,

因為透過手寫可以活絡大腦的網路神經元區,

讓我們對列下的事情不僅有概念,也更記得牢。

在執行清單的過程中,要改掉"等到最後一刻才完成所有事"的習慣,

盡早完成清單上的任務,也才能有更多空餘的時間完成其他瑣碎的細項

(當你說:「我晚點再做」這等於是跟自己說:「我不會去做」);

此外,還要注意心態上的調適,要從"做完所有事"調整成"完成最重要的事"

成功人士從來不會要求自己一天完成所有事情,但每天都會完成最重要的事。

    計畫清單的時候,同時要留意到:一次不要花超過5分鐘的原則。

為什麼只有短短5分鐘呢?

無非是希望要讓我們養成簡潔有力地列出真正重要的事,

不要鉅細靡遺地花時間在編列計畫上。我們可將一天的任務分為:

3件重要的事及1件必做的事其原則分別是-秉持著務實及企圖心,

藉著每天將任務完成所獲得的小小成就,最終累積為大大成功(3件重要的事)

鎖定一件事,然後去做它,

當身體習慣處在活動中的狀態後,便能一直活動下去(1件必做的事)。

    清單上要強調溝通交流

能直接和對方面對面或打電話溝通完成一項任務,會使你的成功度越來越高。

操作圖示如下:

3件重要的事     

項目

完成時間

1.聯絡客戶

上午08:30

2.告知客戶產品規格

上午09:15

3.開會討論

上午10:00

1件必做的事 

聯絡客戶

   

最後,回溯到先前提及5分鐘的原則,除了要縮短制定計畫的時間,

更完整地說法是:要秉持”前一天就要花5分鐘完成制定計畫”

為什麼呢?

因為未完成的事情對大腦產生的緊繃感,會一直留在意識和潛意識裡,

無形中增加大腦許多焦慮,使身體無法獲得全然地休息。

 

實際試驗後的心得:

列出3項重要的事,

其實也在無形中幫自己歸納出當天工作的方向性,抓出最重要的工作完成它。

在一開始我遇到最大的阻礙是:瑣碎事情怎麼辦?

因為行事曆上的空間都保留給3件重要的事,

突發的事件如果再寫進去不僅打亂原本工作的行程,也會使畫面顯得凌亂。

我的做法是:拿一張便條紙,把瑣碎的事情寫上去,

趁著完成重要任務的空檔,趕緊完成,完成後一定得劃掉

(這是奧美公關-段奧娟提高執行力的心法)。

此外,書上介紹的時間,是標註完成時間

但我自己是用的則有些許不同,我把完成時間修正為:起訖時間

告訴自己在什麼時間應該開始這項任務,並預計在什麼時間結束;

如果無法預期完成,我就必須回頭檢視原因所在,

是評估的時間有誤還是溝通上遇到了阻礙,有沒有什麼可以解決的方法?

 

我的清單修正後是這樣:

3件重要的事     

其它事項:

項目

開始時間-

完成時間

1.

2.

3.

…..


 

1.聯絡客戶

08:30-09:15

2.告知客戶產品規格

09:15-10:00

3.開會討論

10:00-12:00

1件必做的事 

聯絡客戶

 

Ch2 達陣的聰明選擇

聰明選擇的三要素:「簡化」「專注」「方向」

從小,我們就被灌輸了錯誤的價值觀:

「要當個可以成為多能工的超人才厲害」,

所以「一心多用」就成為諸多人追求的目標,

但事實上,過多的資訊其實會讓我們產生「選擇障礙」,進而裹足不前,

因而自我質疑導致拖慢行動。

通過本書介紹大腦「通道容量」的概念便明白,「專注」的威力才更強大。

從現在起,我們要謹記一項觀念:

目標從來都不該是事事做到,也不是處處擅長

我們可以試著少做一點,然後多做幾次。

藉由每天微小的成功,累積給自己大大的成就。

還有,要學會分辨關鍵重點,才能把有限的資源(你的精力)用在刀口上。

我們不妨善用「緊急」及「重要」兩個原則作為分辨的依據,

假設我們今天因為工作假日加班,犧牲地是與家人相處的時光,

當我們對一件事說「好」的時候,勢必也在對另一件事說「不」,

這個時候,「堅持」的力量便顯現出來了,

當我們在懊悔為什麼當初要做加班的選擇時,

其實心裡更氣憤地是:為什麼沒有堅持說不?

研究顯示,習慣的養成需要21天的時間,

作者提出了一個更有力的觀點:「達陣」

「達陣」意味著真正成功做到改變,

而成功改變的定義,是連續3個月以上每天都有做到,且達成率在9成以上。

 

Ch3 三要領把時間最大化

我們該看中的不是花多考時間做事,而是如何做得把事情做得更有成效

如果你看到標題後,直覺認為本篇是在探討「時間管理」,

那麼,你一定要接續讀下去。

一開始,我也以為只是要教導「時間管理」的方法,

但其實本篇的主題是「時間最大化」

時間"管理"與時間"最大化"的不同之處在於:

傳統的時間管理教人如何善用既有時間,

而時間最大化則是教我們如何創造更多時間。

很多時候,即使我們把所有事情統統做完了,

但也不代表我們都有把事情做對,也不代表有按照自己的意思善用時間。

要做到時間最大化有三個訣竅:

一、善用空檔時間

二、排定關鍵重點

三、縮短所用時間

 

以下分別一一做介紹:

一、善用空檔時間

 基本核心原則就是:你越是成功,需要善用的單位時間就越短。

想想看,如果今天有一個會議提前10分鐘結束了,

那麼,這10分鐘你會拿來做什麼?

逛網拍、閒聊、玩手機遊戲....,這些都是我們在公司常見的殺時間方法

(書中列出了7大浪費時間的玩意兒:

個人信箱、臉書、體育網站、新聞台、購物網站及股哥搜尋引擎);

但如果你從現在起,你想成為生活中的佼佼者,就得做些「不常見」的事,

那就是:把零碎時間花得更有意義,處理更重要的事情

我們可以定義自己的「空檔時間」:

當空檔時間多餘N分鐘,我要完成什麼事;

當空檔時間少於N分鐘,我就可以偷個閒。

這邊要額外提醒的是,

「時間單位」最短的設定可以用1分鐘,最長也不要超過15分鐘

以我而言,我將空檔時間設定為5分鐘

如果剩餘零碎時間多餘5分鐘,我便會利用這段時間來處理一些代辦事項。

 

二、排定關鍵重點

重點不是做好每件事,而是做好最重要的事;

所以,不要等到空檔出現才思考要做什麼,而是要儘早做好規劃

訂定具體計畫時,要學習把優先事項分為

「大項目事項」(分類本身,如:開發新客戶、收發電子郵件及撰寫計畫書)

「小項目事項」(分類底下的個別項目,以開發新客戶為例:可能是尋求介紹或與友人會面等事項)。

在分類各項目的時候,要注意不要僅將眼光專注於短程立即見效的行為(例如:加班),也要將時間投入長程見效的行為(例如:善用工作術以提高工作效率)

 

三、縮短所用時間

除了要學習把處理各事項的時間加以縮短,也要習慣於去設定結束的時間

以往,我們只是單純告訴大家會議的開始時間在09:00;

現在,我們可以在會議開始的時候,便明白地告訴大家,

議的開始時間在09:00,結束時間是09:25。

所以,別等遲到的人了,準時結束每場會議就是在鼓勵準時參加的人

(我有聽過一間企業的高層會議,做法是:時間一到,門就鎖上,遲到的人,就是得站在門外,如果是持續3小時的會議,很抱歉,那就請你在門外站3小時。)因為,你得讓大家明白:

你會遵守時間,你同時也很尊重大家的時間,也藉此漸漸累積大家對你的信任。

會議只要由三部分組成:開場、主題跟結尾

開門見山的開場:「上次開會至今有什麼改變?」,

接下來要切入主題,然後簡短地列出代辦事項

(至多三件,最理想的狀況是一件),

最後在剩下五分鐘的時候進入結尾階段,可以幫大家做個總結這次開會重點,

並問大家:「會後要採取的行動是什麼?」

如果沒什麼好行動的呢?

那就表示根本沒有開會的必要,只要把代辦事項寄給大家就好。

 

至於電話會議的小訣竅則是:

1.在開始前就要先構思談話的架構

(我個人的習慣是會寫在紙上,避免遺漏交辦的事項或談話偏離主題)

2.說出一兩個重點就好,保持簡明扼要

3.最長不要超過17分鐘,免得大家注意力渙散而且,你注意到了嗎? 

TED每場演講的長度平均下來不超過18分鐘,那是因為有科學研究指出,

人的平均專注力是15-20分鐘,想要提升溝通效果的話,不妨參考以上原則。

 

而為什麼人會有拖延的習慣呢?

研究指出,大腦面對複雜事情,為避免耗費過多養分在思考上,會盡量以簡單方式來處理,這個時候,「拖延」就是第一個從我們的小腦袋瓜冒出來的想法。

但是事情越積越多的情況下,我們漸漸感到焦慮,出現壓力,覺得忙碌與失控,最後撒手一攤,停止動作。

其實,要對付拖延的方法就是:「問與切」透過拆解事項到可行的每一小步,然後,專注在踏出「眼前的一小步」。

 

*2020.05.03後記

最近在一直持續刻意練習「通道容量」的概念,

我會很明白地告訴自己:「一次只做一件事」。

我最常發生在當網頁開啟的速度較慢時,

便會開啟手機滑Youtube,點開音樂來聽,一聽下去便沒完沒了,

再次回神的時候,往往過了一小時,時間就這麼無聲無息地溜走了。

但自從開始練習「通道容量」的概念後,

網頁速度慢個幾秒時,我也會耐著性子等等,

同時,也因為只做一件事,

大腦便得不再混亂與焦慮,而是能有條不紊地完成工作清單。

不過,以上這些都是我提升個人在家工作的方法,

上班的時候可就不是這麼簡單了,

因為外來的突發狀況太多,所以得搭配更多技巧做練習才是。

〈-未完待續-〉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vory 的頭像
    Ivory

    小小隻のRuby

    Ivo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