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蛇 v.s 溫拿
書籍內容大致可分為兩個部分:
前段首先點出魯蛇具有的特徵,
以便觀察自身是否有相同問題,
找出問題後才能對症下藥根治;
再來運用大師傳授的脫魯心法,
替自己的人生開啟彩色的一頁。
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呂捷老師是 "如何做一隻成功的魯蛇"
-如果對現狀不滿,就要改變,不要只會抱怨-
替大家歸納出,魯蛇的特徵有三樣:
1.拒絕改變 :堅持到底和死心眼常常是一線之隔。
把所有事情都拒絕於千里之外,還不如放寬心胸,積極融入,
才更有機會能學到新東西。
2.看不清自己真實的樣貌。
3.眼高手低,不肯踏實做。
別老總想著要拯救世界,先把身邊的小事做好:
幫媽媽拖地、洗碗,
不然也只是不切實際的空中閣樓。
國中課本老生常談的一句話:「修身、治國,才得以平天下。」
脫魯方法請看老師不藏私的武功秘笈:
1.Just do it ! & 活在當下。
(魯蛇的心態就是:
夢想越來越小,要求越來越低,對自己越來越好!)
2.禮賢下士,不要自以為是。
(拿破崙的失敗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驍勇善戰的拿破崙,在最後的戰役中沒了信使的協助,
如同被斷了側翼,失敗也是意料中的事了。)
3.人際關係是一輩子的課題。
許多研究指出,在職場上能如魚得水的人,
不一定是最聰明、最厲害,但最懂得人情交際。
如果不知從何處開啟,不妨記著以下幾個原則:
雪中送炭、保持幽默、不八卦,
實行這幾項簡單的原則後,就能體人際關係待來改變。
-投資自己,管理自己;面對衝突,管理衝突!-
4.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老生常談:
這世上沒有什麼東西比家人跟自己的健康更重要,有的時候失去了也無法挽回;
但如果真的不幸失去了,體會過後,要想辦法趕快再站起來。
魯蛇就是因為常常失敗的情緒中,怨天尤人,所以才無法成長)
5.抗壓力是你的獨門絕招。
(「青菜蘿蔔各有喜好,鍾鼎山林人各有志」。
如果今天你選擇了一條比較崎嶇、需要多重考驗的路,那也很好。
但要記住的是,既然選擇了,就堅定下去吧!
不要在午夜夢迴的時候,又羨慕別人在FB曬的遊山玩水照,鑽石沒有經過高溫高壓,終究只會是一顆不顯眼的石頭。)
6.喜怒要不形於色
(明太祖朱元璋就是因為能「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才能有大明王朝的盛世;
而詩仙李白因為愛喝酒,常常喝醉了闖禍,"高力士脫靴"、"楊貴妃磨墨"都是因為飲酒不知節制,得意忘形的下場。
「一朝得志,語無倫次」,不可不慎!
Ivory也觀察到自己在工作上每當工作完成時,因為心情輕鬆,就會開始和同事多聊幾句;和同事閒聊沒有不好,工作做完想放鬆也沒有不對,但是不能讓別人"猜到"你的行為模式,要做到即使被客戶罵了,仍能心平氣和的和長官報告,這才是高手中的高手。)
7.想要開源,就要先花錢
(對於這個觀念我蠻認同的,當你知道知道享受的生活過的是什麼樣子後,你就會更積極往那個階層爬,也因為知道自己目前的不足之處,才能更有方向性地提升自己。所以,下次搭飛機要坐商務艙,旅遊時也要讓自己盡情享受,吃頓好料的,因為這些都是學校沒教的"社會事")
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常常會有「OMG! 我好像也有魯蛇行為」-眼高手低,不肯踏實做就是最根本的原因。小時候因為著迷於電影中的英雄及武俠小說中主角,各個總是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也以此設立目標,希望自己能成為一枝獨秀的箇中翹楚,便要求自己多方閱讀書籍,汲取各方理論及新知,但也因為沒有認清什麼才是最適合自己的,常常將夢想畫得好大好大,但從未認真執行,設立的諸多目標常常半途而廢。後來我領悟到一個心法:「減法原則」-少就是多,慢就是快,重新全方面"真實"評估自己的優缺點後(三國中的劉備也是在認清了自己的不足後,終於願意裡聘諸葛孔明為軍師),彎下腰來一步一步踏實地完成,雖然成長地幅度感覺今天與昨天相比感覺不大,但人生比得是氣長,今天的你、一個月後的你跟一年後的你一定大有不同。(老師在書中有強調一個觀念:速成難有好東西,難怪麥當勞的速食不健康)
-自我管理就是對欲望和人性的控制-
改變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 尤其像Ivory我就犯了一個毛病: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就好比看不慣家人常常看著手機倒頭就睡,但仔細想想,自己好像也是常常伴著手機螢幕入睡,正所謂"一隻手指頭指著他人的時候,另外的四隻手指頭也正指著自己",不過現在改變也還來得及! 每天改變0.1,從使用1hr先要求自己做到50mins,接著40mins,30mins,總有一天,我們一定能完成設定的目標。改變處處會發生在生活中,不論是在職場、家中還是朋友的相處,每當遇到我們不順心的事(比方:覺得同事難搞、老闆機車還是朋友很魯),客觀環境既是如此,那麼"改變別人不如改變自己",是不是自己講話方式其實也讓人不舒服? 是不是其實老闆的要求我們常常沒有搞懂? 是不是常常自己也隨意讓他人侵犯到自己的原則?......。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人不轉心轉啊!
在書中快要結尾的地方,呂捷老師與簡志忠先生的對談中有提到:年輕人不要太計較22K,那個時候的我們很多時候做的都是沒薪水的,但只要觀察到公司可以改進的地方,我都會去做,而且就是因為做了,在這個過程中,知道自己要改善的地方,每天不斷地進步,如此堅持下去,某天回首,你會發現自己已在遠方的燈火闌珊處。"做中學"是我工作到今天最大的心得,人生經歷是用錢也買不到的,而且專屬於我們自己;不過在把人生經"驗"昇華為人生經"歷"的過程中,靠的就是不斷地提升自己,不然也只是徒長了歲數,卻沒有長智慧。
-面對自己是擺脫魯蛇的開始-
呂捷老師平易近人的人生經驗分享與麥肯錫專業顧問書籍相比,更會讓人有種當頭棒喝的醒悟,每次看到其中特別有感觸的一段文字時,總會讓我在心中發起:「哦~原來是這樣」的共鳴感。但仍須謹記楊維真老師提到「量變帶動質變」的原則,要學習比爾蓋茲"念書不挑食",多方面地閱讀書籍,才能逐漸從書中體會其箇中滋味。
(點選圖片可以看其他篇文章分享的內容ㄛ)